PIC_7589.JPG
台灣的創作音樂表演空間都得要躲在非量身製作的建築物地下嗎?新的LIVE HOUSE跟傳統的PUB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以表演空間為主要收入,讓創作人或樂團可發表作品的空間,後者則是賣酒為主。
上禮拜因應設計需求去了一趟台中市河南路二段的迴響音樂藝文空間,
在入口處拍照時,底下一位工作人員也偷偷的拍著我,很奇妙的情景。

(平面分析圖被同學拿去當畢業設計內容,已撤下)

平面圖為迴響藝文空間網站上之資料,
其餘為個人加工,請勿轉載,若有需要請告知徵求同意。
請不要說我太清閒...因為其實這是畢業設計案例分析的一個圖。

其實迴響並不大,由入口服務空間+走道畫廊進入後,就是他們的靜態展演空間,
接著就是LIVE空間約可容納400人,整體由單一動線串連而成,是缺點也是優點。
優點是觀眾不會迷路,因為路只有一條XD
缺點是當最裡面的LIVE空間,若表演結束後,會造成觀眾的疏散問題,
還有靜態展演空間位於LIVE表演空間的外面,中間並無中介空間,
可能造成有LIVE時,展演空間無法使用的--空間實用性瑕疵。

迴響藝文.jpg

創作音樂缺乏關注,連帶的體制和場地設備也未竟完整,
這就是創作音樂表演空間的現況,預算有限所以只能在有限建築物尋找空間來容納表演場地,
又因為製造的噪音會影響附近居民,所以只能躲在地下,更甚是直接提早營業時間,
從下午開到晚上十點就關門,有的業者說這也是不錯的改變,因為可以吸引年輕族群,
像國、高中生來觀看表演,但是並沒有直接改善噪音的問題。

SOUND BAR.jpg
之前朋友去看過迴夢夜LIVE,
這是奈洛樂團表演後在SOUND BAR的拍的照片。
月底他們還有跟其他樂團一起在迴響舉辦萬聖節的活動,
有興趣的可以上迴響網站CHECK一下。

誰對LIVE有興趣,請舉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us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